您的当前位置:闭角型青光眼 > 疾病知识 > 剪脚指甲破了皮竟然要截肢女医生跪地救下8
剪脚指甲破了皮竟然要截肢女医生跪地救下8
01医生的朋友圈杭州女医生跪地救下86岁老人8岁儿子日记记录全过程:妈妈又救人了记者金晶、通讯员沈文礼核实报道:4月5日20:59,浙江大学医学医院麻醉科杨慧玲主治医师发了一条朋友圈,分享8岁儿子扬扬的一篇日记。“妈妈又救人了。”夹杂着中文和拼音的稚嫩的日记最后,扬扬写了这样一句话。扬扬写的日记原来,4月5日当天,杨慧玲和手术室同事徐秀健主管护师、张宜副主任护师相约带着孩子去西溪湿地游玩,路遇一位86岁奶奶被青团噎住晕厥,她们紧急上前施救,这一幕被扬扬记了下来,写在了日记里。昨天,杨慧玲和记者回忆了那天发生的经过——4月5日下午1点半,我和同事带着四个孩子在西溪湿地绿堤景区游玩,孩子们玩得正高兴,忽然听到远处湖边有个红衣女子在呼救:“救命,快来人帮帮忙,有人晕倒了!”我是麻醉科医生,同事是手术室护士,急救是我们的专业,听到呼救,我们迅速做了分工,张宜负责看护孩子,我和徐秀健跑步过去查看情况。跑了六七百米路,在一条石板路上,我们看见一个老太太躺在地上,边上几个同行人员紧张地跺脚,不停张望呼救。我俯下身在老太太身边检查,当时老人家已经意识丧失、昏迷,口唇发绀,呼吸微弱且呼吸运动不规律、颈动脉搏动频率偏快,但还没有出现心脏骤停。通过专业判断,考虑老太太主要问题是口腔有大量异物引起呼吸道梗阻,不排除有误吸可能,造成呼吸困难缺氧晕厥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刚刚边走边在吃午饭,老太太吃了一个青团,不知道怎么的就晕倒了。”老太太同行人员在一旁焦急地说。在等待救护车之际,我和同事立刻跪地为老太太实施进一步救治。我抬起老太太下颌骨,开放气道,发现她的口腔内有较多食物残渣,徐秀健马上为老太太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两人配合下,老太太的呼吸运动稍有改善,但是几个深长呼吸后,呼吸运动再次减弱。我再次深入探查老太太口腔,发现咽喉深处还有异物。由于情况紧急,便徒手伸到老太太口腔里清理,经过多次尝试,终于从她嘴里取出一块约3cm×4cm大小的黏滞的青团残渣。经过几次人工呼吸,终于,老太太呼吸有了明显好转,口唇紫绀缓解,口唇恢复正常色泽,生命体征渐趋平稳。
杨慧玲医生救人瞬间同事徐秀健主管护师随手拍
10分钟后,救护车及时赶到,看到老太太被抬上救护车,我们两个这才长舒了一口气。折回到孩子们游玩的地方,和留守的同事讲了刚刚发生的一幕,没想到,一旁,扬扬把这件事听进去了。“今天很开心,我要把这件事写下来。”扬扬说。当天晚上8点多,扬扬就拿着写好的日记给我看了,这是儿子写过最长的一篇日记了,难得他这么有心,有点惊讶,也挺欣喜。杨慧玲说,她和丈夫都是麻醉医生,经常周医院参与抢救病人,儿子从小就很独立,“希望他亲历过这件事后,以后也能成为一个有担当,乐于助人的人。”02今日提醒43岁男子剪脚指甲破了皮竟然要截肢还有人失去整条腿!医生:这类病人要小心自己的脚“不就是剪个脚指甲破了皮?不及时治疗可能要截肢?”43岁的陆先生听到消息惊呆了。陆先生29岁那年,在一次单位体检中被测出血糖过高。经过几次复查后,确诊为2型糖尿病。当时,医生建议他长期吃药控制。但陆先生觉得自己那么年轻,而且只是血糖高一点,不痛不痒,能吃能睡,就把医生的话当做了“耳旁风”。这天,陆先生从外地出差回家,觉得走路脚有点疼,按摩两次之后不仅没有好转,反而疼痛加剧,最后还发起了高烧。他先是咨询了一位医生朋友。对方一听症状描述,结合他的糖尿病史,让他立即检查下自己的脚上有没有破损,医院内分泌科就诊。陆先生一检查,果然大脚趾内侧有一个很不起眼的米粒般大小的小伤口,现在已经结痂了。他这才想起来,原来是前两天剪脚指甲时一不小心剪坏了。他随即赶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刘思悦医生发现他的右脚大脚趾已经肿得像个熟透的大草莓!内分泌科护士长孔利萍即刻为陆先生清创,清创时流出大量脓液,而且已经烂到了骨头!住院后,经过一番血糖调节和清创换药治疗,现在陆先生已转至医疗美容科(整形外科)进行了大脚趾截肢术。所幸治疗得还算及时,保住了脚掌。医院内分泌科,还有不少比这严重的病例。之前有位70多岁的大伯,患糖尿病30年,既不吃药,也不测血糖。由于血糖长期得不到控制,一次偶然的小腿外伤,导致严重感染。虽然医生已经尽力,但感染始终未好转,溃疡疮面较大,而且皮肤发黑,最终为了保命,只能截肢了。一个小小的伤口,怎么会发展到截肢的地步呢?刘思悦医生表示,因为糖尿病患者存在微循环障碍,局部血液循环不畅,不利于伤口愈合,再加上如果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高糖环境有利于病菌滋生,更加容易造成伤口感染。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容易导致组织的坏死、溃疡和坏疽,甚至死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飞速进入高糖时代,糖尿病患病人数已高居全球首位。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每20秒就有1例糖尿病患者因此被截肢。而且更加危险的是,这些病人一旦截肢,死亡率将成倍上升。刘思悦医生提醒,糖尿病人一定要积极有效地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坚持必要的药物治疗,定期监测血糖。如果一旦出现足部温度升高,或者出现水疱、切伤、划伤或者溃疡,医院就诊。首席记者俞茜茜通讯员王文婷03第X号病床到底是三叉神经痛还是牙痛?出现面颊部剧痛时留个心眼86岁钱爷爷罹患口腔肿瘤,因此前并未进行系统治疗,目前吞咽困难,而且总是觉得面部疼痛,这种痛是钻心的痛,他根本无法耐受。医院疼痛科主任夏燕飞主任医师为钱爷爷做了详细的检查,考虑为三叉神经痛。如果把疼痛程度分成0~10分,三叉神经痛暴发痛时可达10分,也因此它被称为“天下第一痛”。“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有多种,但药物保守治疗对患者效果不明显,家属也不愿意接受进一步的外科微血管减压术,综合各方面情况,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疼痛,我们跟患者及家属沟通后,为他制订了三叉神经热凝射频治疗方案。”夏燕飞说。3月29日下午,夏燕飞带领疼痛科秦夏蓉医师在放射科配合CT引导下,为钱爷爷进行“三叉神经热凝射频毁损术”。定位颅底卵圆孔后,在局麻下经皮穿刺至卵圆孔内孔,神经刺激仪定位确认到达三叉神经位置,95摄氏度热凝射频治疗6分钟,手术顺利完成。钱爷爷的术后即时评估疼痛降至0分。夏燕飞说,三叉神经痛其实是一种很常见的颅神经疾病,它的表现也比较简单,就是一瞬间难以忍受的剧痛。“三叉神经痛可以因刷牙、洗脸、风吹甚至单纯的休息不好所诱发,疼痛表现主要为电击样,如闪电一般突然的暴发性疼痛,持续时间一般是几秒钟,有时能达到几分钟。它虽然可以自行缓解,但发作时的疼痛,患者往往难以忍耐,而且还容易频繁发作,因此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以及精神压力。”三叉神经痛多见于中老年人,目前学界认为,它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与患者脑部结构有关,继发性则多为肿瘤的因素。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是患者脑部三叉神经与相应血管靠得太近,三叉神经鞘被血管跳动损伤,从而引起生物电流的短路,患者这时就会感觉到剧烈的疼痛;而继发性因素主要是患者颅内有肿瘤或其他占位性病变,常见有脑膜瘤、听神经瘤、蛛网膜囊肿等,均可压迫三叉神经,从而带来剧痛。作为一种颅神经常见病,三叉神经痛其实拥有极大的患者群体,但很多患者往往都意识不到自己得的是三叉神经痛,甚至还会当牙痛去看牙医,直到拔牙都不见缓解后才会想到转向神经外科求助。其实辨别三叉神经痛和牙痛并不难,但需要患者出现脸颊部剧痛时留个心眼——三叉神经痛多见于眼部和额部、上颌部和下颌部三个位置。患者如果时不时出现难耐的剧痛,又拿不准到底是牙痛还是三叉神经痛,可以分别到口腔科和神经内科问诊。通过口腔检查和脑部的影像学检查准确诊断。记者张慧丽通讯员王婷吴婧04你问我答孩子遗传身高只有1米56可以打生长激素吗?几岁开始打?昨天浙医在线的报道《抓住三四五月长高黄金季浙医大咖邵征洋:长高门诊里父母常患的五个误区》发布后,后台有不少家长留言,问得最多的就是关于打生长激素的问题。网友“九儿妈”:如果遗传身高比较矮,只有1米56,可以打生长激素吗?副作用是什么?需要几岁开始打?首席记者俞茜茜:医院副院长邵征洋教授说,生长激素缺乏症才是打生长激素的绝对适应证。医院做相关检查,比如激发试验,看看生长激素是否缺乏,并评估骨龄,如果还没闭合,生长激素不足,综合评估后才考虑打生长激素;如果生长激素不缺乏,还是建议运动、饮食、睡眠调理,并采用中医配合治疗。
不同家长对孩子的身高期望值不一样,而且对生长激素治疗存在一定误区。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身高预期值很高,尽管骨龄、激素水平检测发现,并没有明显缺乏生长激素,通过运动、饮食等干预,完全可以赶得上,但家长还是心很急,希望通过打生长激素,让孩子将来能“高人一等”。还有一部分孩子,检测发现确实存在生长激素缺乏的情况,但家长担心打生长激素会产生一些副作用,犹豫不决,错过了孩子身高干预的黄金期。对此,邵征洋的建议是,目前,国际上对于生长激素治疗还是普遍开展的,循证医学也证实了治疗的安全性。如果通过专科检查,发现确实存在治疗适应证的孩子,该用药的还是要用,不能“因噎废食”。欢迎大家留言,你有问题我们帮你问,一起守护健康。
05资讯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杭州中心)成立北京大学医学部和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共建的“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杭州中心)”,昨天在杭州成立。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成立于年12月12日,作为北京大学的实体学术机构,旨在为政府提供公共卫生决策的科技支撑,为提高我国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提供智力支持和大力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的公共卫生专业人才。新成立的“杭州中心”将依托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的专业资源和技术优势,按照立足杭州、服务浙江、辐射长三角、引领全国的战略思路,开展健康城市政策、重大传染病防控、智慧健康治理、数字公共卫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等科研工作,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专业背景宽泛、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级公众健康治理应用人才,助力杭州市打造中国健康城市治理现代化创新实践示范区。首席记者俞茜茜通讯员彭智军编辑潘雷陈彦汝
监制徐芳▼往期精彩▼抓住三四五月长高黄金季浙医大咖邵征洋:长高门诊里父母常患的五个误区手机屏幕碎了没及时换手指刺伤引发神经瘤不得不被切开大美女相亲屡屡受挫问题出在鼻子上终于清楚郭美美为什么被刑拘了23岁杭州姑娘吃了10天减肥药近视竟然从50度加深到度青光眼急性发作!腰穿被黑得多惨?姑娘患上脑膜炎6天3进急诊室怕影响结婚生子拒做腰穿医生给她画了张图终于秒懂!健康早餐:医生说青团选甜选咸
麻醉影响智商?
宠物店女员工被猫抓伤后发病
耳尖放血疗法
ERCP可以取胆囊结石吗?杭州阿姨吃完酒酿圆子挂盐水出事了榴莲、荔枝、酒心巧克力等服药前最好别吃点“在看”,更健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