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闭角型青光眼 > 疾病预防 > 中外学术观点纷呈携手推进诊疗进程达济天
中外学术观点纷呈携手推进诊疗进程达济天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7107858.html
聚智谈医,以行践言,共济生命,是为——达济天下!3月17日,由勃林格殷格翰(BI)公司主办的第二届“达济天下论坛”在南京隆重召开,为新的一年我国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与管理吹响了嘹亮的号角。本次大会特邀多位国内外权威专家及学者,就房颤、卒中、高血压及帕金森病诊疗与管理方面的诸多议题和重要进展进行主题报告和讨论,来自全国各地心血管和神经病学领域的多名临床医生,通过现场和网络直播观看的方式参与了此次会议,反响热烈。
在上午的高峰论坛中,国内外权威专家高屋建瓴,结合我国国情,就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管理相关热点及进展进行了精彩报告。
黄从新教授:中国房颤抗凝治疗严重不足,需多方协作,全力推进
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黄从新教授
黄从新教授指出,中国人群的卒中发生率远高于欧洲,卒中是中国居民的第一死因。房颤所致卒中占总体卒中的38%,且与一般卒中相比危害更大。但目前多项数据显示,我国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规范应用的比例较低,房颤卒中高危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比例明显低于全球,原因在于我国医生及患者的抗凝意识不足,华法林存在诸多局限性,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更优但治疗成本较高。黄教授认为,应采取措施改善我国房颤抗凝治疗的现状,提高医患双方的房颤抗凝治疗意识,加强对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推广,优化华法林的使用,并大力开展左心耳封堵治疗。政府、社会、医生、患者各司其责,必将有助于我国走出房颤抗凝治疗的困境,有助于房颤卒中的预防。
周玉杰教授:心血管疾病治疗新技术层出不穷,ACC多项研究结果振奋人心
首都医科医院周玉杰教授
周玉杰教授首先介绍了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的新技术,包括冷激光治疗、降落伞技术、心脏折叠术、一站式融合治疗技术(冷冻球囊+左心耳封堵+冠脉介入治疗)及急性心肌梗死PIE-2R抢救新模式。随后,周教授为大家分享了ACC大会的最近进展。NOTION研究证实,对于低危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瓣置换术的疗效与外科治疗相当;RE-DUALPCI研究结果证实,对于PCI伴支架置入的房颤患者,与华法林三联治疗方案相比,达比加群双联治疗方案安全性更高;CANTOS研究结果证实抗炎治疗可减少心血管事件;ODYSSSEYOUTCOMES研究证实PSCK9抑制剂可降低全因死亡率等。最后,周教授还为我们带来了最新科技在心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比如人工智能、模拟3D打印仿生锥形支架、纳米载药颗粒等。
吉训明教授:建设国家高级卒中中心,践行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医院吉训明教授
吉训明教授以医院为例,介绍了在积极建设高级卒中中心过程中的经验和启示。为了最终提高我国整体卒中防治水平,医院通过成立卒中中心,完善中心体系建设,打造多学科合作的工作模式,积极参与并推动脑卒中医疗服务工作的进展。其中急性卒中绿色通道不仅打破了各学科壁垒,还优化了卒中救治流程,实现了院前院内无缝对接;此外,信息化技术和通道质量管理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医疗质量的改进,目前医院的平均DNT时间已缩短至37分钟,急性卒中的有效救治率得到大幅提升。吉教授最后进行了展望,未来将以患者为中心,融合多学科协作模式,努力实现移动卒中前置干预、桥接介入一站式干预以及远程智能卒中救治,扩大受益人群,促进卒中医疗服务工作的长足进展。
PeterSchellinger教授:0.9mg/kgrt-PA仍是急性卒中静脉溶栓的标准方案,缩短DNT至关重要
德国波鸿鲁尔大学(RUB)JohnWesling医学中心PeterSchellinger教授(欧洲卒中组织主席)
PeterSchellinger教授立足静脉溶栓的时机、r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剂量与适应证外应用以及新型溶栓药等角度,对急性卒中静脉溶栓的策略和新进展进行了回顾。他强调,静脉溶栓的标准治疗方案是4.5小时以内使用0.9mg/kgrt-PA溶栓。治疗时间窗对静脉溶栓来说至关重要,应尽可能缩短DNT,以增加患者获益。Schellinger教授还就rt-PA剂量之争对ENCHANTED研究进行了解读,他认为与标准剂量相比,低剂量(0.6mg/kg)rt-PA治疗是以更少的获益和更高的致残率为代价换取的伪安全结果。因此所有患者,尤其是中国患者,都应接受标准剂量的rt-PA治疗。IST-3、VISTA等多项研究还表明,rt-PA对高龄患者同样有效,合并症、基线NIHSS评分等也不影响其溶栓效果。最后,Schellinger教授在报告中提到了替奈普酶的NOR-TEST研究,他指出现有的数据并未证实替奈普酶与rt-PA的等效性,正确结论应为“替奈普酶不优于标准剂量的rt-PA”。
肖勤教授:帕金森病合并内科疾病,谨慎用药是关键
上海交通大医院肖勤教授
肖勤教授结合自身临床实践,分享了帕金森病(PD)合并多种内科疾病的治疗策略。肖教授指出,我国PD患者近万,以中老年发病为主。而中老年患者通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因此,了解两种疾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用药选择与禁忌,对于疾病控制来说意义非凡。目前,有关降糖、降脂以及降压药物对PD的影响尚存争议,但已发现部分药物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此外,不同内科疾病患者的抗帕金森治疗药物选择不同。部分抗帕金森药物对心脏功能可能存在多方面不良影响,因此,合并心脏疾病的患者选择药物时更需慎重。在合并其他疾病如闭角型青光眼、肝脏疾病等的情况下,抗帕金森治疗应谨慎,注意监测。
王继光教授:中美高血压诊疗指南日趋完善,诊治差异化有其合理性
上海交通大医院王继光教授
最后,王继光教授以“中美高血压指南的沿革”为题进行了专题讲座。他指出,美国高血压指南从主张单纯依靠舒张压诊断高血压到开始重视收缩压,到年ACCF/AHA指南将高血压诊断标准定义为高于/80mmHg,标准前移,需更早启动治疗。我国最新《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于年修订,高血压定义为/90mmHg,是因为考虑到我国指南的制定借鉴欧美国家临床研究证据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我国的研究证据和治疗理念。关于起始降压治疗药物的推荐,最新美国指南推荐噻嗪类利尿剂、CCB、ACEI、ARB,而我国指南推荐CCB、ACEI或ARB、噻嗪类利尿剂等,更加强调长效、联合、足量的高血压药物优化方案。最后王教授指出,高血压的防治既需要靠院外管理提高知晓率与达标率,也需要院内管理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陈文汉先生:BI中国对心血管和神经病学领域的承诺
BI中国人用药品市场部负责人陈文汉
作为一家制药公司,勃林格殷格翰(BI)公司非常荣幸能为卒中、帕金森病(PD)和高血压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全面解决方案,帮助减轻患者的痛苦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BI将有一个新产品,第一个在FDA获批的达比加群逆转剂“依达赛珠单抗”,预计在近期获得中国监管部门的批准,它将帮助医生更好地管理服用达比加群的患者,并在遇到紧急情况需要手术治疗时,快速逆转抗凝效应。此外,公司也一直积极与医学界合作,并已经启动了一些重要项目。比如,与CSA和AHA/ASA合作建立的第一个卒中综合培训中心已于年3月在上海成立,这将为中国神经科医生提供世界一流的脑卒中诊疗系统培训。今年,公司还将在北京开设第二家卒中综合培训中心;在中国PD学组专家的领导下,BI启动了PD门诊项目,以支持建立更多PD门诊和培养更多PD专科医生。截至目前,在中国已建立了家PD门诊,约名PD专家参与了各项培训活动。今后,BI还将持续致力于高质量的研发,并与中国学术界一起携手提高心血管和神经病领域的诊疗水平与创新!
有关本次大会更多详细内容,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