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闭角型青光眼 > 饮食调养 > 扶贫路上的光明使者
扶贫路上的光明使者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类接受外界信息80%来自眼睛。眼睛对生命重要性是不需要用语言来描述的,眼科医师就是光明守护与传递者,职业所在,初心不改,使命召唤,他立志用一生的时间为眼疾患者和贫困家庭奉献光明。医院副院长、农工党枞阳支部主委、“安徽好医生”黄河。
忠诚医学、为民立命,科研临床结硕果
做一名妙手仁心的好医生,一直是他的奋斗目标。年自安徽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后,没有任何犹豫,就毅然选择了眼科职业。从此,怀着对眼科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医生这一职业无比崇高的信念,孜孜不倦地躬耕于医圃。心中牢牢记下了“凡大夫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凡病厄来求,不得问其贵贱贫富,应一视同仁,皆如至亲”的悬壶济世之训。
“盲人患者对黑暗恐惧和对光明追求愿望是非常迫切的。盲人生活自理能力非常有限的,过度依赖他人给家庭、社会造成很大负担,有的患者甚至因此而自暴自弃。”黄河说,“每每看到这些,心情总是倍觉沉重,发誓一定要给他们再次享受光明的机会,享受看得见的权利”。为此,他先后在安徽医院眼科临床进修、安徽医科大学同等学历研究生班学习,百倍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争分夺秒学习眼科前沿理论知识、紧紧抓住每次手术机会锤炼技术、虚心请教导师和高年资学长技巧。
他十几年如一日,除夜以继日的工作外,更是一头扎进浩如烟海的基础理论和医学文献中,潜心钻研业务,偶有疲倦、懈怠,他总是警醒、鞭策、激励自己,深刻认识精湛的医疗技术不仅如同生命一般宝贵,也是医生成就事业的立命之本,更是守护患者光明之基,抖擞精神,以饱满热情投入工作、学习中。
工作中,遇上复杂病例,他总是会记录下病人姓名、诊断名称、诊疗方案、手术方式、联系电话、随访记录等信息,比较复杂的病例都连续记录好几页纸,以便回顾分析、研究和后期术后跟踪,也为后来需要治疗患者提供参考,每年都能积累厚厚一本。良好的记录习惯、丰富的临床积累,使他对眼科专业复杂病例有了一个较全面掌握,提升了专业理论水平和临床手术技能。
工作上,他总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万无一失,把光明奉献给患者,一路不知疲倦地攀登着,洒下了一路的汗水,同时也收获了沉甸甸果实:独医院首例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抗青光眼术,首例斜视矫正术,首例弱视治愈,首例泪道激光成形术,首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首例眼底血管造影术,首例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医院眼科多项技术空白。以第一作者先后在眼科专业杂志发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分析》、《粘弹剂在眼前节外伤手术中应用体会》等6篇专业论文。其中小切口手法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继发闭角型青光眼、激光泪道成形联合抗代谢药物治疗泪道阻塞分别荣获枞阳县年度、年度科技进步三、二等奖,年10月取得眼科主任医师职称,年分别获得铜陵市残疾人联合会、铜陵市卫计委颁发“铜陵市助残先进个人”和“铜陵市最美医生”荣誉称号,年获得安徽医师协会颁发“安徽好医生”荣誉称号,医院副院长。
悲悯为怀、无私奉献,弘扬仁医显风采
从学医开始,就受到父辈谆谆教导:“做医生要善良,有爱心,要同情病人。”参加工作以来,他总是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无论白天黑夜,只要病人需要,随喊随到,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分患者是老、幼、贫、富,一律平等对待,把病人当亲人。
每天7点半左右到病房查房,对症制定医嘱;查房完毕,马上赶到门诊,面对诊室外长长的候诊队伍,午饭延迟、放弃午休是常有的事;下午在手术室给患者做手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虽然没有双休,也没有节假日,但分享着患者术后重见光明、抛却在无尽黑暗中摸索的无助孤独心态的喜悦心情,感觉一切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一次接诊患有双侧老年性白内障的92岁老奶奶过程中,他发现患者双目失明多年,长期生活在黑暗状态下那种无助而忧郁的心情让人心痛,老是自责自己为什么还活着给子女增添无尽麻烦,她有复明愿望,但对手术有顾忌怕手术效果不好,枉费子女经济;而她的子女担心老奶奶92岁高龄能否承受手术风险,对手术也心存顾忌。针对这些情况,他仔细检查患者眼睛局部和身体状况,综合评估、确认手术可行后,耐心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信任和同意后,精心制定手术方案,请心内科医生在手术中行心电监护,手术取得成功,术后加强护理。次日查房,他打开患者眼敷料检查,请患者慢慢睁开眼睛,当患者看到第一束光亮,激动地抓住他的手说:“看见了,我能看见了!黄医生,看得见身边孩子和窗户外面的树了。”那种喜悦心情,感染了在场所有人。“那一刻,我也是非常激动,确实是不容易!职业自豪感、使命感也油然而生。”即使是多年以后回想这事,黄河还是记忆犹新。
患者第一、医德至上,这始终是他行医的宗旨。在工作中,他常常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想问题,以高度的责任感、高尚的医德、仁爱的精神和精湛的技术做好每一个细节,用微笑和温暖的话语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用真心、真情和过硬业务能力换取患者的信任、传递光明。
廉洁行医、淡泊名利,大爱无言构和谐
他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廉洁行医,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热情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充分尊重和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精心制定科学有效、合理治疗方案;积极与患者沟通、帮助解决问题,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不为利益诱惑,面对患者送来的“红包”或财物,他都婉言谢绝,实在拒绝不了的,就帮患者医院处理,从不借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白内障是眼科致盲首要原因。患者一旦失明,不仅自己生活不能自理,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许多患者家庭,因盲致贫、因盲返贫。但白内障盲是可治盲,我省早在年就把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列为33项民生工程之一,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是体现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重点关心弱势群体积极政策举措。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在工作中,他把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与履职尽责有机结合。
在全县白内障筛查时,他发现枞阳县麒麟镇吴某是先天性白内障,更不幸的是她刚出生三个月的儿子也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其丈夫又有肢体障碍,家庭经济困难,根本无力支付母子俩白内障手术费用。掌握情况后,他积极联系县残联、麒麟镇政府,为母子俩争取了双眼白内障免费手术项目。考虑眼黄斑发育是在出生三个月左右完善,在此期间白内障阻止光线进入眼内,黄斑发育停止,婴幼儿白内障原则上是尽早治疗,医院领导同意后,提前给患儿行全麻下双侧白内障手术,术后患儿重见光明并行弱视后续治疗。就这样,他和他的团队走遍枞阳山山水水,累计完成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近例,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他从医22年来,脚踏实地、坚韧不拔,孜孜不倦、刻苦钻研,全身心投入眼科临床诊治和研究工作,视职业如事业,视事业如生命,把事业同党的方针政策高度统一、同医改和健康脱贫等工作紧密相连,用平凡的事迹谱写一名眼科医务工作者在防盲复明、健康脱贫过程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华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