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闭角型青光眼 > 疾病预防 > 青光眼眼睛会发绿光
青光眼眼睛会发绿光
青光眼?眼睛会发绿光?
青光眼不是眼睛发绿光!
青光眼英文“glaua”来源于希腊语“glaukos”,是淡蓝、浅灰的意思,我国早在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就有青盲眼病的记载,但包含了一些其他的眼病,元、明时期将“青盲”肯定地区别开来,称为“绿风内障”。现代医学根据患病和失明特征表现将“glaua”译为青光眼。
青光眼是全世界致盲的三大眼病之一,高发人群不仅仅有年龄超过50岁的中老年人,刚出生的小孩和青壮年高度近视患者也可能中招!
3月6日~3月12日是世界青光眼周,今年的主题是“关注青光眼,光明伴我行”。小管家近日走访了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进一步了解青光眼这一疾病。在该院青光眼免费义诊活动现场,小管家看到一位很年轻的姑娘在候诊。她告诉小管家,她之前患了角膜炎,治愈后发现眼睛有点肿,一查才被告知自己居然得了青光眼,所幸发现得早,目前对视物影响不大,这次专门从西安过来广州求诊,希望控制住病情,毕竟她今年才28岁。(小管家见她带着厚厚的眼镜,一问,果然是高度近视患者,左右眼都接近800度)
3月8日,中山眼青光眼义诊活动现场,很多老人家参与活动进行眼部检查。3月8日,中山眼青光眼专家葛坚教授、刘杏教授、林明楷教授等为患者义诊专家表示,青光眼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与其他普通眼疾类似,一些患者因延误治疗而致盲,因此被称为“视力小偷”。青光眼的预防和治疗应遵循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原则,特别是高危人群(如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视人、糖尿病患者、有眼外伤史等人群),更要定期进行眼部细检查!除此之外,预防青光眼,应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尽量避免在黑暗环境长时间用眼、长期低头伏案、情绪大起大落等。由于早期青光眼患者缺乏典型症状,很多年轻人容易将它误认为是工作劳累所致,自行购买眼药水来滴,这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市面上很多眼药水中都含有激素,长期反复随意使用含有激素的眼药水容易引起激素性青光眼,导致严重后果发生。
青光眼发病,和眼压异常有关
简单来说,青光眼是由于眼压增高而引起视盘(曾称视乳头,见上图)凹陷、视野缺损,随着病情的恶化,最终可能导致失明,后果很严重。
在青光眼患者眼中的视界是这样的↑↑↑这还是早期的,病情越重,看到的视野就越狭窄,就像正常人透过纸筒看东西一样,想想都难受。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可能更关心血压,因为大家都很害怕高血压、糖尿病,可眼压就没什么人会惦记着去查一查。眼压增高可以导致视盘出现大而深的凹陷,造成视功能受损,引发青光眼。眼压增高持续时间愈久,视功能损害愈严重。正常人的眼压为10~21mmHg,超过24mmHg就是病理现象了,所以大家做眼检时要特别留意这一指标,多花一两分钟测测眼压。
眼压的增高也是有原因的
青光眼眼压增高是房水循环的动态平衡(如下图)受到了破坏,还有少数是由于房水分泌过多,但多数还是房水流出发生了障碍,如前房角狭窄甚至关闭、小梁硬化等,这时眼睛就相当于一个水库,排水口出了问题,水不能正常排出,里面的环境就恶化了。
注意!青光眼易与其他疾病混淆
有的青光眼患者早期没有任何症状,有的青光眼发作时,会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很容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或神经系统疾病,另外,青光眼的急性发作期容易与急性结膜炎相混淆。
所以为了及早发现青光眼,专家建议普通人群40岁后应每隔2-3年检查一次,60岁后应每年检查一次。青光眼高危人群,如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视人、糖尿病患者、有眼外伤史等人群,更应高度重视眼科检查,最好35岁以后就每年筛查一次。
如果确诊为青光眼,也不应向青光眼这一致盲性眼疾妥协,通过积极治疗也是可以保住宝贵视力的。
资讯招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PAC)患者
【项目名称】LPI术与LPIP术联合治疗多种机制共存型原发性房角关闭(PAC)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MACs)
【项目负责人】张秀兰,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专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招募对象及条件招募对象】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PAC)患者
【基本入选条件】
1.年龄岁(包含40岁和75岁)的男性或女性患者。
2.经诊断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眼压≤30mmHg,房角粘连≤270o
3.经UBM证实为多种机制共存型
4.视力≥0.5
5.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主要排除条件】
1.已经接受过抗青光眼激光或手术或白内障手术
2.合并其他活动性眼部疾病
3.有严重的活动性全身疾病病史
【成功入组可获得】教授、医生、护理人员5年全程跟踪随访,接受咨询。复诊优先,免除部分激光治疗费和检查费。参加随访获得交通补助。
【招募时间】2015年10月-2016年12月(名额有限,额满为止)
【联系方式】:李老师:
陈老师:
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