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闭角型青光眼 > 临床体现 > 脑血管影像案例10原发性血小板增多脑

脑血管影像案例10原发性血小板增多脑



临床资料

基本信息

男,42岁。

主诉

突发左侧肢体无力13天。

现病史

患者13天前(-4-7)凌晨01:30入睡时出现右顶部持续搏动性头痛,程度轻,伴头昏;而后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伴精神状态差,懒言。当日凌晨03:00医院就诊,MRI示:右侧半球大面积脑梗死伴少许渗血”,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经住院治疗后头痛症状消失,但左侧肢体无力未改善。为进一步诊治转我院神经科住院。

既往史

高血压20年、痛风15年。

个人史及家族史

无特殊。

体格检查

(阳性体征)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左侧上下肢肌力0级;左侧巴彬斯基征(+)。

辅助检查

入院后血常规:血小板计数x10*9/L;经骨髓穿刺和血液科会诊,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予以羟基脲治疗。

四肢动静脉超声阳性结果:左侧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闭塞;右胫前动脉起始部闭塞。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发泡实验:阳性。

经胸心脏超声:高血压心脏改变。

经食道心脏超声:房间隔有回声中断,位于卵圆瓣下缘,大小2.6mm。

影像学评估

-4-25

MRI

△T1WI、T2WI和DWI:右侧基底节、岛叶额叶和颞叶大范围亚急性梗死伴渗血,梗死灶坏死软化

△头颅3D-TOF-MRA:颅内大动脉未见狭窄-闭塞,右侧大脑中动脉分支显影较左侧稍差

△颈部增强MRA:颅外脑动脉未见狭窄-闭塞

-4-28

CTA

△主动脉和下肢动脉CTA:左侧股动脉闭塞(橙箭)

△增强CT静脉期:右侧髂静脉血栓充盈缺损(橙箭)

△增强CT静脉期:下腔静脉血栓充盈缺损(橙箭)

-5-6

经食道心脏超声

△经食道心脏超声:卵圆孔未闭(白空箭)

最终诊断

1、脑梗死(右侧大脑中动脉区)

2、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3、卵圆孔未闭

4、下腔静脉和右侧髂静脉血栓

5、下肢动脉闭塞

6、高血压病

7、痛风

住院期间予以抗凝(利伐沙班10mgBID)、降血压、羟基脲等药物治疗,以及早期康复训练。

出院后定期复查下腔静脉和右侧髂静脉血栓情况。

-6-13

CTA

△增强CT静脉期:原右侧髂静脉和下腔静脉血栓部位管腔通畅,血栓已消解

因下腔静脉和右侧髂静脉血栓已经消解,患者于发病3个月左右行卵圆孔未闭封堵术。

简要评析

1、本病例为青年脑梗死,其脑梗死灶影像学特点符合栓塞性梗死;然而,颅内外大动脉未见狭窄-闭塞病变,此时则考虑心源性栓塞可能性大。

2、经胸心脏超声仅提示高血压心脏改变;但发泡试验阳性,提示心脏右向左分流,经食道心脏超声最终明确卵圆孔未闭诊断。

3、卵圆孔未闭只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约1/4青年人合并卵圆孔未闭,绝大多数无临床意义;只有在合并静脉系统血栓的情况下,卵圆孔未闭作为反常栓塞通道,此时才有临床意义。

4、然而,四肢动静脉超声发现了双下肢动脉闭塞病变,但未检测到四肢静脉血栓。因此我们进一步运用CT评估躯干的动静脉系统,发现了下腔静脉和右侧髂静脉血栓,此为反常栓塞的来源。

5、另外,住院期间还明确了“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诊断。至此,此患者脑卒中机制考虑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引起高凝状态,导致下腔静脉和右侧髂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脱落,经未闭的卵圆孔这一通道反常栓塞到动脉系统,最终导致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面积梗死,而后右侧大脑中动脉血栓闭塞自溶再通。

6、因患者下腔静脉血栓不便于介入封堵未闭的卵圆孔,故先抗凝治疗,血管成像复查到下腔静脉和右侧髂静脉血栓溶解后,则行介入封堵未闭的卵圆孔。

7、此病例提示,卵圆孔未闭的栓塞性脑梗死患者,当四肢静脉超声未发现血栓来源时,尤其是存在高凝状态情况下,需要考虑到躯干静脉血栓的可能性。

8、因躯干静脉系统位置较深,血管超声检测躯干静脉血栓有诸多不足;但当代先进的多排螺旋CT能实现短时间内的大范围快速扫描,并具有强大的后处理能力,是检测全躯干静脉系统血栓的利器,值得临床重视。

原创作者/陈红兵

编辑/黄欣怡

其他脑血管影像案例推荐脑出血张力性血肿动脉瘤所致的脑实质出血单纯皮质静脉血栓所致的脑叶出血老年MCA夹层所致脑出血合并蛛网……椎动脉起始部夹层动脉瘤药物治疗后愈合儿童前循环颅内动脉夹层影像学演变MCA轻度狭窄斑块导致豆纹动脉大……颈内动脉夹层性狭窄合并夹层动脉……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和进展性双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obikw.com/lctx/11209.html